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你知道超高齡社會要來了,但一定沒意識到你很可能活到百歲!二○一五年台灣人平均壽命是八十歲,按照每十年的平均壽命增幅比計算,我們很可能活到九十幾歲,甚至一不小心就破百歲,成了「國寶」。

  無論你現在幾歲,百歲人生都會找上你,逃不走,避不掉,然而,活到百歲真的是種孤苦嗎?錯,長壽和你想的不一樣!放眼台灣百歲臉譜,有的愛喝可樂、半夜起來偷吃泡麵、菸酒不忌、焢肉是最愛,下午點心來一顆檳榔加含糖飲料,這樣吃也能活百歲?這和想像中的長壽秘訣差很大。

  是的,打破心目中長壽長者端坐高堂的刻板印象吧!他們如你我,是一個個有棱有角、個性鮮活的人。這些早在百年前誕生的資深地球公民,從清末活到民國,其中不乏「阿宅」:蝸居坐擁書海、愛看正妹品評身材、連打十小時電腦遊戲為了「動動腦」,這不就是你我身邊的宅男嗎?

  還有愈活愈嗆辣的辣妹,天天打扮愛花衣裳,開心就唱歌跳舞、不爽就動口又動手,沒什麼叫「為老不尊」。失智嬤還不忘從小替長輩點菸勸酒的家學淵源,逼著本報攝影記者抽菸。被問到「吃什麼?」竟冷回:「吃飯啊,不然要吃X嗎!」一句話嚇死人,你以為這股辣勁是青春期叛逆少女獨有的嗎?
 
  長壽,和我們想得不一樣。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以為長壽是複製且單一的生活模式,殊不知長壽除了先天基因勝利組外,長壽者多半活得極為自我、獨立,甚至堅持原則。貫徹的方法透過勞動、手做,飲食混搭或隨性自在的過活。他們活出生命的獨特性,成為健康長壽者,這也是本書解密的長壽新觀點。
 
  一齊顛覆老人就是體力不好、耐力不好、忘東忘西、不肯學習、難溝通的刻板印象,這些毛病可能你我都有,長者身上卻未必找得到。最新平均餘命數字顯示,半數男性能活過八十歲、女性能活過八十五歲。

  當長壽已是必然,如何活得健康自在?活出自己的第二人生?這項人生功課不能等。從長者的故事開始,勾勒專屬自己的安老學!

  Chapter1後青春的安老學
  知名的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作品「崖上的波妞」,刻畫一個托老所與托兒所相鄰的電影場景,孩子在老人身邊鑽來鑽去,老人們則被活踫亂跳的孩子包圍,感受到活潑的生命力,有孩子的笑鬧聲相伴,托老所的老人家也生氣盎然…。
  
  這不但是日本高齡社會規畫的現在進行式,也可能是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未來圖像。當好萊塢電影「高年級實習生」開始突破銀幕上老人的刻板印象,強調銀髮價值;當日劇男女主角從青春小鮮肉,翻轉到皺紋比笑紋多、內心戲優於視覺系的高齡主角,平均餘命延長讓媒體形塑的長者形象跟著改變,從內到外,從日常生活到身心需求,未來長者已然不同以往。
  
  這是一個和過往「老年」截然不同的新世代,比起傳統「老大人」,百歲新世代可能活得愈來愈老,但也活得愈有自我風格;希望老後有錢有閒有臉書有LINE,重視生活品質,喜歡獨立自主。因此,借鏡日本高齡化產業的轉變,或可提供我們對未來百歲新世代不一樣的規畫和想像。
  
  流通教父徐重仁分享日本個案,從老人救國團、居家巡醫服務,知名餐廳做銀髮餐,甚至連遺物都有專人到府整理。縱軸食衣住行,橫幅從「BeforeCare」(事前照護)到「AfterCare」(事後照護)的生命歷程,一一梳理。如此展開我們的人生拼圖,後青春的安老學,邀請大家一同體驗未來的安老趨勢,後青春安老學分現在開始搶先修!
  
  Chapter2人瑞教我們的事
  台灣第一份人瑞大搜查,這群不老翁、不老婆,顛覆我們的想像:  
  1.誰說女性比男性長壽?男性只要活過兩個神祕關卡,就有極高機會成為人瑞。
  2.長壽基因是真的!父母及兄弟姊妹多長壽,間接證明長壽基因確實存在。
  3.老了沒人照顧?什麼是候鳥型獨居?人瑞親身證明獨居也能過得很好。
  4.當人瑞有什麼不好?七成人瑞滿意自己的生活,過得閒適自在。
  5.老了就得跑醫院?高達九成人瑞幾乎不看病,也有六成自評健康良好。
  6.人瑞吃得真盡興!人瑞會碰菸酒檳榔嗎?也和你我一樣愛吃泡麵喝飲料?
  7.老男人,沒路用?有宅宅族、老文青、國寶職人,還有風流紳士愛把妹!
  
  Chapter3廿種安老生活提案&專家的不老翁宣言
  郭爺爺跑過一百八十場馬拉松,他要跑到不能動;全台唯一一對人瑞夫妻,牽手快一世紀,最浪漫的約會就是宅在家裡相依偎;台東部落孫奶奶,最喜歡邊喝小米酒邊跳舞,精采的廿種人瑞安老提案,顛覆你的想像。
  
  Chapter4後青春的安老夢
  以前,我們常看到長者帶著金孫在麥當勞消磨時光;現在,場景轉移到星巴克,老人獨自坐在窗邊,邊滑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伴著即時通訊的叮咚聲邊啜飲咖啡。長者群像因世代轉移而轉變,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星巴克不只客人是長者,很可能連店員都是展開第二人生的退休族。
  
  平均餘命的延長、大眾媒體型塑的長者形象跟著改變,「老人」將愈來愈難定義,六十五歲就是老人嗎?還是退休後就算老人?老人都是暮氣沉沉的嗎?這些問題已經沒有標準答案,很難回答了。
  
  後退休時代來臨,長者也愈來愈「老不休」,後青春的安老學,必須重新改寫。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提供一套4.0版的安老需知SOP,這一份安老需知不僅給現在的你我,也提供給下一個世代的長者。現在就來看高齡醫學專家提出的後青春世代安老需知,照著做,將來,我們都可以像都敏俊教授一樣,只要預先準備好,就算不當外星人,還是可以年輕不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共同合著
洪 蘭、陶傳正、徐重仁、陳淑麗、韓柏檉
趙 強、簡文仁、紀 政、林靜芸、郝廣才
孫 越、陳亮恭、曾惠瑾、楊培珊

目錄

洪蘭、徐重仁、孫越叔叔等專家,親授十堂課,教你慢慢老。

第一堂課:藏老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人類是唯一從臉部看得出年齡的動物,更應避免彎腰駝背,讓自己像模特兒走路。

第二堂課:認老
韓柏檉/臺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
認老,知道自己要老了,自己的知識、技能、行動、健康都不比從前。

第三堂課:防老
洪 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大腦地圖的大小與使用程度有關,多動動手指,大腦也能長出新細胞。

第四堂課:收尾
孫 越/資深公益演員
年紀大了,你需要認真考慮,如何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尾聲,學習「收尾」。

第五堂課:獨老
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當你有看書的習慣,就懂得獨處。老人該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成熟、經驗、尊嚴!

第六堂課:儲蓄
曾惠瑾/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
養兒防老已不切實際,退休養老當自強,卅歲是規畫退休的起點。

第七堂課:照護
陳淑麗/資深公益演員
和媽媽說聲「我愛你」,從假笑學起,慢慢也會變成真笑。

第八堂課:運動
紀  政/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戴上一只計步器,通勤爬樓梯、在辦公室走動,「走路」是生活中最好的運動。
簡文仁/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
若為了健康,限制各種事情,犧牲生活品質,就不算是真正的健康老化。

第九堂課:遊玩
陶傳正/陶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
許多老人坐輪椅、拄拐杖,拖著氧氣筒旅行,人生僅此一回,何不享受生命?

第十堂課:養生
趙 強/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
養生就像刷信用卡,在適當額度內,偶爾吃點愛吃的食物也無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49013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孫貴花105
部落老頑童 跳舞打架扮鬼臉
 
剛過一○二歲生日的孫貴花,卑南族名Tivitiv,生有十名子女,其中四人么折,她的幼子是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家人說,早年醫療環境不好,營養又差,孩子容易么折,都等到長大一點才報戶口,所以孫貴花至少晚報了三年,應該是一○五歲才對。
 
孫貴花喜愛跳舞,有自己的生命態度。當地知名的綠色隧道路樹,就是她和其他耆老種植、澆水養大的,她有時會跑去抱樹,納悶說:「為什麼樹愈長愈大愈健康,人卻愈老愈衰弱呢?」
 
「她個性很倔強,不認輸!」孫大川苦笑說,可能是早年的磨練,讓她極有個性。除了耳背、容易忘記事情,孫貴花身體非常強健,九十多歲還負責家務,如今也不需拄拐杖走路,看到六、七十歲的「年輕人」拄拐杖,還會臭罵一頓,「我這麼老都沒拿拐杖,你們年紀輕輕怎麼可以這樣!」
 
部落耆老回憶,孫貴花很久以前就是部落裡最年長的,早年她一早起床就會巡察部落,挨家挨戶敲門,叫大家起床,串門子兼打招呼。年輕的一輩有的很晚才睡,才睡不久就被叫起床,卻又不敢生氣,一臉鬱悶的樣子,非常有趣,「這幾年她身體差了一點,現在大家可以安心睡飽了…。」
 
在孫大川三十三歲赴歐留學時,孫貴花已經年過七旬,破天荒收到孫貴花的家書,識字不多的她,為了寫好這封信,靠著上教會自學羅馬拼音,夾雜日文,以歪七扭八的字體寫出這封家書,「收到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七、八十歲的人了,為了孩子這麼努力。」
 
孫大川說,他小姊姊孫禮子是個才女,人長得漂亮又聰明,但後來生了重病,一病就是七年,形銷骨立,幾乎都由孫貴花照顧,「當時在長庚住院,姊姊愛吃麵線,但媽媽不會講國語,她就上街用日語一個個問,問到麵線的說法,才買了回來,可見她多麼在乎姊姊。」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地理、歷史、人文知識待你發現 在武俠小說中,金庸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活的英雄俠客。而在眾多主角當中,或許最讓人心生崇敬又哀婉感嘆的,就是《天龍八部》的男主「契丹人蕭峰」。 蕭峰本姓喬,原本是妥妥的漢人子民,但隨著真相抽絲剝繭般展開,他卻成了中原豪傑口中的「契丹狗賊」,成了遼國貴族的後裔。 而契丹人的身份成為他的「原罪」,也是他悲劇命運的最終源頭。 ... ▲影視劇《天龍八部》,蕭峰劇照 其實,不只是金庸小說,在楊家將等民間演義文學中,遼國也被塑造成入侵大宋王朝的最大敵人,契丹也隨之成為野蠻民族的代名詞。 那麼,歷史上的契丹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真面目?今天中國的56個民族當中,為何沒有契丹族?這個曾經雄霸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為何最終銷聲匿跡了? 一、部族興衰 契丹起源於中國東北,最初分為8個互不統屬的部落,稱為「八部契丹」。唐朝初年,契丹部族開始強盛起來,《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均有關於契丹等部族襲擾邊境的記載。 後來,契丹先後接受過唐、突厥、回紇的統治,並不斷積蓄部族力量,以圖爭霸天下。 907年,契丹迭剌部耶律氏的首領阿保機登上汗位。此前,契丹人遵照草原部族的傳統,各部每隔幾年就要舉行一次選舉,以重新確定汗位人選。 鞏固地位之後,耶律阿保機一改之前的部族首領選舉制,而是仿照中原王朝,確立了「家天下」的世襲制,並建立契丹王朝。947年,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之後,國力迅速增強,並成為與中原王朝相抗衡的草原霸主。 文化方面,契丹人積極學習中原儒學,並延請名士作為貴族公子的訓蒙師傅。後來成為成吉思汗治國宰相的耶律楚才,就堪稱一代鴻儒。 此外,契丹人中還出現了大批的藝術家,如胡虔、耶律倍等,皆是名噪一時的著名畫家。 ... ▲遼、北宋、夏時期全景圖 今天,在華北仍有大量的遼國石刻與浮雕,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契丹人不僅僅是四肢發達的遊牧戎狄,在文化上與同時期的西夏、大理等國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由於長期統治中國北方,11世紀的中外交流很大一部分是由遼朝進行的,很多外國人竟然誤認為契丹就是中國,至今,歐亞許多斯拉夫和突厥語系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土耳其,仍把中國稱為契丹(英語:Khitan)。 ... ▲山西應縣木塔為這便是遼代建築,是中國現存最高、且最古老的木構塔建築 可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長期受契丹人欺壓的女真人逐漸崛起,並於1125年滅掉遼國,契丹人也失去了世代生存的家園,並逐漸退出了群雄逐鹿的舞臺中心。 那麼,契丹人真的從此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嗎?這個稱霸一時的族群到底去向了何方? 二、列國飄零 在遼滅國之後,失去家園的契丹人分為兩部。一部西遷至新疆與中亞一代,建立西遼。蒙古人崛起之後,開展西征運動,西遼滅亡,其族人最終融入中亞伊斯蘭化的諸民族之中。 ... ▲西遼地圖 另有一部契丹人留守在草原故地,成為女真人的附屬,備受奴役。元明清和民國時期,中原王朝對漠北草原的統治時有加強。 一部分留守的契丹人隨女真人一起南遷,逐漸融入到北方漢、滿、蒙等民族之中,逐漸失去了民族的主體性。 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部門開展了民族識別工作。其中,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交界一代,發現了一支相貌、習俗、宗教、飲食各方面都與古契丹人相吻合的民族。 經過史學家鑑定,這支遊牧族群確實為契丹人後裔,並最終被定名為達斡(wò)爾族。 ... ▲達斡爾族馴鷹師 至此,這個「消失的民族」終於有了後裔的傳承,昔日的草原雄鷹又重現於人們的視野當中。 由於一直生活在草原故地,達斡爾族也繼承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加之地域偏遠,難沾王化,所以歷經金元明清數百年的變遷,這部分契丹後裔仍較為完整地保留著祖先的生存風貌。 然而,驚喜還遠不止於此。 20世紀90年代,民族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通力合作,對契丹人的源流進行深入考查,最後向世人宣布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發現:在雲南省保山市一代,又發現了一支契丹人的後裔,即所謂的「本人」族群。 契丹人源於北方草原,與雲南有數千里的距離,其間又有高山大川的重重阻隔。這個草原遊牧民族,又怎會在崇山峻嶺遍布的遙遠南疆留下後裔呢? 三、遠征雲南 留守故地的契丹人,也爆發過一些反對女真人的起義,可惜都難成氣候,被女真人一一擊潰。13世紀初期,同為女真人統屬的蒙古人迅速崛起,並開始挑戰女真人在草原各族中的霸主地位。 ... ▲女真人族群 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為了擊敗女真人,蒙古人四處招攬盟友,契丹人就是他們的重要拉攏對象。契丹人一直將女真人視為仇寇,現在時機到來,立即就投入到了蒙古人的陣營當中。 1206年,成吉思汗一統蒙古,並開始四處征戰。此後,蒙古鐵騎先後滅掉了西遼、西夏、金等國。 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即位後,改國號為「元」,並於1279年滅掉南宋,建立盛極一時的蒙元帝國。 ... ▲蒙元帝國疆域 在征戰攻伐過程中,蒙古人精選各部族的精銳,組成「探馬赤軍」。這支部隊通常充當攻城略地的奇兵,並在征服的土地上擔當鎮守重任,由於驍勇善戰,契丹騎兵也被編入其中。所以,這群草原勇士也有了週遊南國,並落地生根的機會。 據《元史》記載,忽必烈渡江攻取南部中國,契丹將領忙古代率部族勇士從征,並參與攻伐大理國、緬甸國等戰事。 平定雲南後,忙古代率部屯戍,被封為大理宣慰使都元帥,管軍萬戶,成為鎮守邊關的一方諸侯。 元朝末期,忙古代的部族後裔經過多年屯戍,已逐漸與雲南本地土著通婚融合。元朝滅亡時,襲任萬戶之職的已是忙古代的曾孫阿蘇魯。 入滇以來,這支契丹人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代朝廷行使管理職權。此時,失去了蒙元朝廷的庇護,這群勢單力薄、孤軍深入的契丹駐軍也感受到各方的壓力。 對他們來說,生存是眼前的第一要務,民族身份反而成為引起當地土著仇視的因素。於是,為了自保,他們冒稱是當地蒲人的一支。 蒲人也稱濮人,即今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蒲人將首領稱為「莽」,所以這支契丹人為了表明自己的土著身份,也稱自己是「本人」,並逐漸以「莽」為部族姓氏。 ... ▲布朗族村寨 明朝建立之初,為了更好地穩固邊疆,仍然任用原有的地方豪強管理民族事務。阿蘇魯及其部屬主動歸附新王朝,也成為當地的土目,為朝廷所肯定。 明洪武(朱元璋)年間,雲南麓川地區發生叛亂,契丹人參與平叛有功,再次受到朝廷封賞。此後,阿蘇魯成為施甸長官司的首任長官,並被封為武略將軍。 至此,阿蘇魯的族人已不需要再冒稱蒲人以保護自己,所以又開始尋找自己作為契丹人的身份認同。 並且,他們還宣稱「恥從夷姓,樂慕中華」,也就是說恥於再用雲南蒲人的姓氏,所以向漢人學習,又把「莽」改成了「蔣」姓,並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雖然是草原英雄的後代,但這群契丹後裔畢竟屬於客居之人,所以,他們也不得不「事急從權」,根據政治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的生存策略。在滾滾大勢面前,他們也不過是無根浮萍,在遙遠的異鄉勉力繁衍。 相對而言,雲南地區文明開化程度不如中原漢地,南遷而來的這支契丹人也保有一定的文化優越性。 所以,北方的契丹後裔最終融入漢人族群,而阿蘇魯的部族則長期保持著民族文化傳統,未被雲南土著所完全同化。 ... ▲契丹騎兵 四、紮根南疆 迄今為止,雲南的契丹後裔約有15萬人,分布在保山、大理、德宏一代。 在雲南施甸的大烏邑村,保存著一座歷經滄桑的蔣氏宗祠,也稱「武略祠」。在祠堂門口,寫著一副楹聯:耶律庭前千株樹,莽蔣祠內一堂春。 「耶律」即是契丹皇族的姓氏,莽、蔣則反映了這個族群來到雲南後的歷史變遷。從忙古代入滇,到阿蘇魯降明,這支契丹人先是以「阿」為姓,後冒用土著的「莽」姓,最終改為漢姓「蔣」,並一直沿用至今。 ... ▲雲南省施甸縣蔣氏宗祠 長期以來,他們與當地的民族不斷融合,所以在民族識別過程中分別被歸入到德昂、布朗、景頗、佤等民族中,而沒有成為獨立的族屬。 但是這群契丹後代在一些方面還是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色。 ... ▲施甸縣在雲南的位置 比如,他們仍然像北方的草原民族一樣,將薩滿教融入日常生活,並將契丹人信奉的青牛白馬作為圖騰。又比如,他們嚴格遵循契丹習俗,同姓不通婚,千百年來只與外族人訂立婚約。 昔日的草原帝國早已落幕,雄霸大漠的契丹鐵騎也已在蒼茫歷史中銷聲匿跡。這個古老民族的大部分後裔,都與百越、匈奴、鮮卑等民族一樣,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當中。唯有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還在吟唱著祖先留下的光輝詩篇。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失去故土的契丹族人重新找到新的家園,北方的草原勇士在北國和南疆都留下後裔,中華民族也因此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文明姿態。 作者: 小阿爾法 編輯: Thomas (唐) —(End 結)—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n94v3p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9755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二水頭痛治療中醫彰化頭部發麻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埔里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仁愛鄉肌肉緊繃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埔心晚上淺眠看什麼科 水里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信義鄉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 仁愛鄉打嗝改善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員林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仁愛鄉耳鳴改善中醫診所 北斗缺乏食慾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竹塘倦怠、疲勞看什麼科 仁愛鄉憂鬱症改善中醫診所 把脈超神的員林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ckatljol 的頭像
    sockatljol

    sockatljol的部落格

    sockatlj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